您现在的位置是: > 电影

《蛟龙行动》,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,抢占新春先机 ?

2025-02-04 18:57:58【电影】8人已围观

简介提前开启全国IMAX点映,上座率超50%,开启零点场,《蛟龙行动》用“抢跑”春节档展现出对影片品质的信心。随着点映开启,影片的各类话题引发热议,助推首日排片小幅度上涨,网友纷纷评论:“超细节呈现深海战

提前开启全国IMAX点映,蛟龙机上座率超50%,行动开启零点场 ,何竞《蛟龙行动》用“抢跑”春节档展现出对影片品质的争激中脱占新信心 。

随着点映开启,市场影片的出抢春先各类话题引发热议,助推首日排片小幅度上涨,蛟龙机网友纷纷评论:“超细节呈现深海战场” 、行动“贴脸开炸根本停不下来” 、何竞“军事动作片还得看林超贤 !争激中脱占新”

时隔7年,市场林超贤带着《红海行动》续作《蛟龙行动》归来,出抢春先也将战场从陆地转移到了海底 。蛟龙机

《蛟龙行动》讲述了中国海军派出最新型潜艇“龙鲸号”与蛟龙小队协同作战  ,行动守护国家安宁的何竞故事。影片大胆破冰填补了国产核潜艇题材的空白 ,也标志着国产军事动作大片进入下一赛程。

在做客1905电影网《对话》栏目时 ,影片总制片人 、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表示 ,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完成新主流大片创作的类型创新突破 ,也让观众直观地感受我国在军事科技领域取得的进步和成果。

导演林超贤更是感慨地说到:“每一个大国都要有自己的潜艇电影,我们中国也要拍自己的潜艇故事 ,这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。”

从无到有完成类型破冰 、1:1打造四艘潜艇 、蛟龙小队经历“特种兵式训练”、克服重重困难拍摄高难度水下动作戏 ,四大关键词破解《蛟龙行动》的创作密码。

“2018年的春节档 ,《红海行动》横空出世,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,再拍一部海军电影是我们共同的愿望。但什么样的故事能满足广大官兵和军迷的要求 ?”于冬说,“核潜艇的故事鲜为人知 ,他们是一支神秘的部队  ,也是大国重器,《红海行动》是走向深蓝,《蛟龙行动》是走向深海。”

从无到有地拍摄第一部国产潜艇题材军事电影,制作难度可想而知,但主创们都深知这件事非比寻常的意义 。

于冬说到:“1970年12月26日,中国第一艘自主研发的核潜艇正式下水。50多年后  ,我们终于在大银幕上看到了中国第一部核潜艇大片 ,虽然经历了各种拍摄困难,但相信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震撼 。”

“于总一开始问我敢不敢拍 ,我第一时间说不敢!”林超贤坦言自己曾经有过犹豫,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 ,切身感受到这一题材的意义 ,“每个大国都要有一部潜艇电影,我们也要拍自己的潜艇故事。它可以让全世界看到海军的力量 ,也能看到中国电影的力量 ,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。”

在于冬看来 ,电影人要做的不仅是“跟随时代” ,而是要“走在时代前面” ,才能拍出新型态的军事战争题材电影 ,“林超贤导演是军事迷,也是拍这个类型独一无二的中国导演 ,甚至放眼好莱坞,也没有导演有想象力敢去拍这样一个故事,《蛟龙行动》代表了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和制作能力 。”

坚定了拍摄的决心,但从零开始的探索依然免不了荆棘密布 ,林超贤直言:“每一件事都是艰难的 ,每一件事都是一个创举。”

如何把核潜艇展现出来  ?特效当然是一种方案 ,但真实度无疑会大打折扣。有“实拍控”称号的林超贤便和于冬一拍即合 ,“造一艘潜艇 !”就这样  ,全长120米,宽11米 ,高16米,1 :1打造的全球最大潜艇道具“龙鲸号”应运而生 。

于冬说  :“我们拍电影总是用最笨的方法 ,拍《中国机长》时,我们造了一架空客A319,拍《长津湖》时,我们造了100辆坦克和装甲车,这次我们又造了潜艇,希望通过制作升级实现美学和类型的突破。”

更令人惊叹的是 ,这座庞然大物不仅只有外型 ,潜艇置景内部的机械结构、指挥舱内的仪表盘、武器系统的操作流程 ,都经过了详尽的研究和设计。鱼雷舱 、指挥舱、导弹舱、核反应堆舱等9大舱室也得到了还原。

林超贤自豪地表示:“我们邀请了潜艇操作顾问、鱼雷顾问等不同方面的专家进组指导 ,海底场景的专业美术组成员接近200名 ,每件东西你都不会觉得这是一件道具 ,这种真实感是很震撼的。”

不仅是龙鲸号,剧组总计1:1打造了四艘潜艇置景 ,还设计了鱼雷、水雷 、声呐、水下探测器、机器狗 、无人机  、飞行服等各式高科技装备。

“电影中出现的单兵飞行服,以及很多信息化新武器去年曾在珠海航展上亮相 ,但其实我们一年前就已经在构思了,电影人不仅要与时俱进,更要加入对未来的想象才能对得起观众的期待”于冬说。

《红海行动》七年之后 ,“蛟龙小队”以全新面貌再次亮相 ,从陆地打到深海 ,完成更为艰难的任务。

于冬透露 ,“蛟龙小队”的回归既是剧情的需要 ,也是队员们的心声,杜江、蒋璐霞在拍完《红海行动》之后  ,一直说想和导演再拍一部 ,主动要求加入归队。韩东君在拍完《长津湖》后,也主动找导演希望能加入《蛟龙行动》。”

加入林超贤的剧组  ,就意味着做好了接受“魔鬼训练”的准备,这次的《蛟龙行动》也不例外  。除了体能  、搏击、枪械要达到一定水平 ,队员们还要接受军事级别的潜水训练,拿到专业潜水证书 。

在林超贤看来 ,无论是老队员,还是新加入的黄轩和于适 ,都有着同样的拼劲和团魂,“每一个人都是带着‘军人梦’来的,心里已经有了吃苦的准备  ,毫不计较付出,都是主动要求能不能多练两小时,每个人都拼劲十足,戏里戏外都是一队兵!”

除了冲锋陷阵的蛟龙小队 ,电影还生动刻画了中国“最神秘”部队——潜艇兵的群像 。他们常年深潜在大海下,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和平和安全。

尤其是王俊凯饰演的声呐兵 ,更是第一次出现在大银幕上 。作为潜艇的眼睛和耳朵  ,他们要在高压下迅速做出判断 ,“不用枪不用炮 ,只用一双耳朵就把敌人追” 。

导演林超贤也对王俊凯的表现印象很深,直言他的表演专注又准确 ,“他之前做了很多功课,马上就能很精准地给到我需要的东西,而且没有他的戏也会在现场 ,观察学习整个剧组的氛围 ,是一个非常专注的演员 。”

比训练更难的无疑是实拍。受限于空间,在潜艇舱内完成复杂的枪战动作戏绝非易事,每个动作的设计都必须经过反复推敲和精心排练 。

潜水戏更是拍摄中的一大难关 。演员们需要身着厚重的潜水装备 ,面对水压 、黑暗、幽闭等诸多难题 ,每一个动作都变得异常艰难 ,而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战斗、救援等任务 ,对演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是极限考验。

再加上120米的龙鲸号潜艇没有摄影棚能装得下,剧组只得在室外建造了一个18米水深的水池。拍摄时正值北方冬天,寒冷程度可想而知。于冬说:“大冬天我穿着羽绒服都瑟瑟发抖 ,但所有演员都没用替身 ,亲身上阵,真的要给他们点赞 !”

素有“拼命三郎”之称的林超贤这一次也“卷”出了新高度。他选择和蛟龙小队的队员们并肩战斗 ,总是身先士卒,亲自扛着摄影机,甚至倒吊着潜入水中完成一个个高难度镜头的拍摄 。

林超贤直言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会有恐惧 ,“寒冷能克服,但恐惧克服不了 ,我们要潜到内舱去拍 ,非常狭窄,有一次我拍了1/3突然恐惧来了,要上去缓一下才能继续拍 ,但我相信我跟演员在一起对他们是一种激励,因为他们比我更难,他们的装备更重,我跟大家在一起,他们可能就没有那么恨我(笑)。”

从2016年的《湄公河行动》到《红海行动》《长津湖》 ,再到如今的《蛟龙行动》 ,于冬与林超贤合作了近十年时间,联手为观众带来了多部新主流电影的扛鼎之作,也一同见证着电影市场的发展变化。

在于冬看来,两人的每一次合作都是一次自我挑战 ,也在制作难度的一次次升级之中,探索着新主流大片的未来发展方向 。

“从《红海行动》实现了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实战 ,到《长津湖》在冰天雪地重现战争史诗,《蛟龙行动》拍未来深海战斗,我们希望用新类型、新题材 、新表达 ,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。”

很赞哦!(45)